旅游探索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行程规划

文章内容

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_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 天珠

zmhk 2024-06-07
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_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 天珠       对于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的问题,我有一些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并且可以为您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1.大昭寺,小昭寺内释迦摩尼等身像换位是怎么回事儿2.释迦牟尼开创佛教时应该是没有佛像的,佛像的
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_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 天珠

       对于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的问题,我有一些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并且可以为您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

1.大昭寺,小昭寺内释迦摩尼等身像换位是怎么回事儿

2.释迦牟尼开创佛教时应该是没有佛像的,佛像的绘制和塑造从何时开始?

3.西藏大昭寺供奉的是觉悟佛还是觉沃佛?

4.雪域第一神殿:大昭寺|我的世界雪域神殿

5.大昭寺的金顶

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_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 天珠

大昭寺,小昭寺内释迦摩尼等身像换位是怎么回事儿

       1.传说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是十二岁的等身像,一开始是供奉在小昭寺的

       2.传说赤尊公主带来的是八岁等身像,最早是供奉在大昭寺的

       3.传说八岁等身像的原身已毁於吐蕃王朝末期(但不可信)

       4.松赞干布去世後,吐蕃发生战乱,大昭寺被洗掠一空,尼婆罗赤尊公主带进藏的十二岁等身佛像在战乱中毁於一旦。一些高僧和虔诚的贵族,偷偷将小昭寺十二岁等身佛像藏到了大昭寺的一个小殿内。采取的藏匿办法和後来莫高窟僧人藏匿魏晋唐史籍、卷子、画册一样,用土石将小殿的门封死,再用泥抹平,画上壁画。直到第三十六代吐蕃王赤德祖丹时,唐中宗将金城公主远嫁吐蕃王。吐蕃再次掀起佛教文化热。金城公主查询到十二岁等身佛像的下落後,将佛像从密藏的墙内起出,供奉在了大昭寺。

       以上的都是传说,中国和尼婆罗正史中没有记载把佛像带进吐蕃的事,甚至连是否真有赤尊公主也众说纷云

释迦牟尼开创佛教时应该是没有佛像的,佛像的绘制和塑造从何时开始?

       大昭寺(Jokhang Temple),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

       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

       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

       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

       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

扩展资料:

       大昭寺主殿供奉的佛释迦牟尼像,是唐文成公主(约公元642年)从长安带进西藏的。由于这尊佛像是释迦牟尼十二岁时的等身像,因而在藏传佛教信徒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公元六世纪末的时候,当时称雄雪域高原的第三十三代吐蕃王松赞干布,将吐蕃王都从雅砻河畔的乃东北迁至宽阔的拉萨河谷。

       翻开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东方或是西方,和亲是古时候许多王朝为求和平安定而常采用的一种形式。英格兰、法兰西和西班牙王室之间的联姻,西汉王昭君远嫁匈奴……。

       七世纪时,精明强干的松赞干布统一了雪域高原的各个部落后,先是与尼婆罗,也就是现在的尼泊尔联姻,娶尼婆罗国的赤尊公主为妻,以求吐蕃南方的稳定。

       尔后,松赞干布又派人远赴长安,迎娶唐太宗的宗室女文成公主。尼婆罗公主给吐蕃带去了天竺和尼婆罗的佛教文化,文成公主给吐蕃带去是唐朝先进的农耕、纺织技术。

       直到现在,在西藏还可看到汉地文化已深深渗入藏民族社会生活之中。象藏医的望、闻、问、切;遍布西藏农区的水磨房;民居墙体的水样花纹;寺庙的金顶和斗拱。

       我曾注意到,唐代女性服饰后腰垫的特点有两个地方还保留着,一个是藏族妇女,尤其是农区藏族妇女,后腰垫还非常普及。还有一个就是日本女子的和服,不过,后腰垫已成为一种装饰。

       传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即将圆寂时,他的弟子们恳求佛祖留下真实的形象,以便世世代代指点众生迷津。佛祖点头同意了。

       弟子们于是塑造了佛祖八岁、十二岁和三十岁不同时期的三尊等身像。其中八岁、十二岁的等身像是请释迦牟尼的奶妈描述了佛祖年少时期的模样后塑造的。

       释迦牟尼亲自对三尊佛像做了加持以后,就在菩提树下圆寂了。尼婆罗赤尊公主进藏时,尼婆罗国王送给吐蕃赞普的陪嫁礼品是八岁佛等。

       唐朝文成公主贞观年间带到吐蕃的则是十二岁佛等身像。现在大昭寺主殿前门廊两侧的四尊力士神像,据说就是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推车的唐朝大力士。

       当初,文成公主一行刚进入拉萨河谷时,载着十二岁等身佛像的木轮车在一片沙地陷了车。四个大力士费了老大的劲不能移动车半步。文成公主说,看来佛祖愿意被供奉在这里了。

       于是就让人们用布幔将佛像围了起来。再后来,松赞干布遂了文成公主的心愿,专门修建了供奉十二岁等身佛像的小昭寺,并将寺门面东向着长安的方向。

       现在,小昭寺门前早已是花岗石铺就的街道,拐个弯,就到了熙熙攘攘的八廓街。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小昭寺后,又想为赤尊公主建大昭寺,以供奉八岁等身佛像。

       文成公主用汉地的办法打卦占卜,对松赞干布说,雪域高原是罗刹女魔的形状,拉萨谷地中间的湖泊正是罗刹女魔的心脏。只有在此建寺才能镇压女魔,让吐蕃兴盛。

       西藏有关拉萨历史的书籍中介绍道,松赞干布听取了文成公主的建议,让白山羊驮土,用井字形木架架在湖面,填一层土,架一层木架,直至把湖填平。

       在大昭寺大殿的西墙,人们可以清晰地观赏到一幅当年松赞干布率众修建大昭寺的壁画。现在在大昭寺主殿的南墙角,还可看到一个半人高的青石瓮。

       松赞干布去世后,吐蕃发生战乱,大昭寺被洗掠一空,尼婆罗赤尊公主带进藏的八岁等身佛像在战乱中毁于一旦。

       一些高僧和虔诚的贵族,偷偷将小昭寺十二岁等身佛像藏到了大昭寺的一个小殿内。采取的藏匿办法和后来莫高窟僧人藏匿魏晋唐史籍、卷子、画册一样,用土石将小殿的门封死。

       再用泥抹平,画上壁画。直到第三十六代吐蕃王赤德祖丹时,唐中宗将金城公主远嫁吐蕃王。吐蕃再次掀起佛教文化热。

       金城公主查询到十二岁等身佛像的下落后,将佛像从密藏的墙内起出,供奉在了大昭寺。经佛祖释迦牟尼亲自加持过的三尊佛像,八岁佛丧失于战乱。

       三十岁佛在天竺战乱中,被一些信徒暗送到大帆船上,准备飘洋过海运往他乡供奉。半途遇着风暴,船被巨浪掀翻。

       三十岁等身佛从此沉没于南印度洋。现仅存于世的就是文成公主带进藏的这尊十二岁等身佛像了。其神圣和珍贵可想而知。

       百度百科-大昭寺

西藏大昭寺供奉的是觉悟佛还是觉沃佛?

       佛在世时就已经有佛像。

       -----------------------------------------------

       释迦牟尼佛像的沧桑

       他端坐在金色圣殿大昭寺,左手捧钵,右手扶膝盖,面容慈善,神态安详,双目低垂,默然含笑,似在沉思,又像在凝望,令人亲近,使人向往。只要你瞻仰过一次,就会终生难忘!

       他是大昭寺的主神,藏传佛教的精髓,千百万佛教信徒的信仰中心。拉萨原先叫“吉雪卧塘”,意为吉曲河下游的牛奶坝子;因为有了这尊佛像,才改名为拉萨,也就是神佛住地的意思,他的巨大份量可想而知了!

       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他的虔诚和崇拜。每逢神圣的日子,拉萨人照例都要来朝佛。他们围绕释迦牟尼佛像转圈,圆圆的圈子缓缓移动,从古至今、从早到晚,周而复始永不止息。他们在大昭寺门前五体投地的跪拜,千百年来这里粗糙的石板已经被朝拜者的身体磨擦得像镜子一样的光滑。他们来到佛祖像前,往长明灯里添酥油,在佛的脚下献哈达,还有人在佛像前点千灯、点百灯,用金粉重刷释迦牟尼的面部和金身。总之,他们把所有的虔诚都献给了佛。

       还有信仰极度虔诚的人,他们用人间罕见的方式表达对佛的崇信。他们从西藏各地,甚至从千里之外的青海、四川、甘肃藏区,一步一个长头磕到拉萨,仿佛用自己的身体丈量“世界屋脊”上的土地,最后匍匐在佛的脚下,把额头轻轻地贴在他的左膝,低声地陈述自己的祈求与愿望,这是一个藏传佛教徒最为幸福和满足的时刻。

       确实,他是一尊不同凡响的佛!

       成像于佛祖的世之时

       藏文史书记载,这尊佛像在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已经塑成。萨迦·索朗坚赞撰写的《西藏王统记》(刘立千译)上面有这样一段掌故:

       那时,佛尊释迦牟尼住在舍卫城,向当地比丘、比丘尼、男女居士讲经传法。有一天,圣者曼殊室利忧心重重地对佛祖说:“世尊您住世的时候,我们能眼看佛容,耳听佛语,心有所皈依;如果祖师涅盘离世,一切有情将依止何处呢?”佛祖听过,含笑无言,接着从他身上,发出四道光,分别照射到大梵天、罗延天、帝释天和工巧之神毗首羯摩身上。于是,大梵天奉献五种珍宝,请毗首羯摩塑造了佛陀的法身像;罗延天奉献五种珍宝,请毗首羯摩塑造了佛陀的报身像;帝释天奉献了因陀罗宝、绿色宝、妙庄严宝等天上五宝和金、银、珍珠、珊瑚、蓝宝石等人间五宝,请毗首羯摩塑造了佛陀十二岁身量的化身像。佛的姨妈(也是继母)波阇波提说,释迦八岁时,身量如蓝毗尼园的台座那么高,十二岁时,脚踏舍卫城的门坎,头部触到门楣,这是他那时候的身量。

       毗首羯摩熔化了各种宝物,铸造出佛陀十二岁身量的化身像。颜色像熟金子,一只手做结定的姿式,另一只手做压地印的姿式。相好庄严,慈和美妙。据说凡是见到这尊像的人,都能够解脱三毒的痛苦,生起真实的信仰,具足一切见、闻、念、触的功德,与见到了佛陀本人一模一样,没有丝毫差异。当时佛祖住世,亲自为身像开了光,散花加持,最后藏于印度金刚座寺。

       飘洋过海到中华

       《西藏王统记》还记载说印度法王达磨波罗在位时,东方中国君主秦王符坚,送给达磨波罗三件无价之宝,包括一件无缝的锦衣,他向印度国王求取一尊殊胜的释迦牟尼佛像,以宏扬华夏的佛法。达磨波罗为印中两国的传统友谊,毅然决定将国宝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送往中国。当他和大臣一起走进供奉释迦牟尼佛像的神殿时,发现这尊本来朝南而坐的圣像,现在居然面向东方了。国王想:“啊!原来佛像早已心向中华了。”于是发大欢喜心,造了一艘很大的船,船身挂满旗幡彩带,乐工们演奏着美妙音乐,将佛像送往东方汉土。汉地国王也以最隆重的仪式到海边迎接,并供奉在金子镶嵌的国王宫殿中央。

       但是,成书于1434年的藏文史书《汉藏史集》(陈庆英译),对佛像如何来到中国的记载不尽相同,该书引用《松赞干布遗教》中说:印度国王达尔玛巴拉(也许就是上面说的达磨波罗)在位之时,有外道军队摧毁了吉祥那烂陀寺,教法几乎遭到毁灭,于是向汉地国王提婆热扎请求派遣援兵。汉地国王回答说:“我的军队不能前去,但是可以将珍宝送去,依靠它你们可以战胜外道、复兴佛法。”印度国王得到帮助,击败了外道军队,内道佛教又像白昼一般显明。印度王臣皆大欢喜,致书汉地国王说:“成就如此善业,皆是因为你汉地国王之慈悲教诲和历次送来的礼物之力。你的恩德巨大,要想什么样的回礼。我们一定奉送。”汉地国王说:“谢谢你们的好意,请将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之像,以及四部佛经、四位持律比丘送来东土。”达尔玛巴拉王说:“我的这尊本尊佛像,从来没有想过将它送往别处,但是你的恩德甚大,而且此像由你迎请去,对有情众生广有利益。”于是,以各种供品供养,举行盛大的送接仪式,觉卧佛像就这样来到了汉地。

       总之,不管哪种说法更准确,西藏古代历史学家们一致肯定释迦佛像先是佛祖在世时铸造,并且在南北朝时期印度国王送给中国的无价之宝。

       文成公主带进西藏

       又是几百个春天和秋天过去了。

       唐太宗李世民掌政的时候,周边各国首领都派出使节来请婚。经过七试婚使,这位有着长远战略眼光的英主力排众议,将聪慧美丽的文成公主许配给当时知名度和实力都逊于其他诸国的吐番赞普松赞干布。

       临行之际,唐太宗决定将中华国宝、供奉在洛阳白马寺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赐与文成公主携同进藏,作为修习佛法的本尊,利乐雪域有情。藏文古籍《西藏王统记》记载道,唐太宗对文成公主说:“爱女积福所凭依,有我所供本师像,施主帝释天所造,其质乃由十宝成,毗首羯摩为工匠,亲承如来赐开光。如此无比如来像,见、闻、念、触诚叩请,佛说急速证等觉,利乐源泉觉卧像,舍此如舍寡人心,仍以赏赐我娇女。”通过这段记述,可以看出唐太宗对唐蕃关系的重视以及将传国之宝送往吐蕃的良苦用心!

       当时专门打制了一辆手推车,装载释迦牟尼佛像,由汉族大力士鲁噶和拉噶两人推着,长途跋涉数千公里,从长安城一直推到拉萨。公主一行翻过无数高山峻岭,渡过无数江河急流,遇到过无数次狂风暴雪、地震山崩,所历艰难困苦确实难以描述。当他们临近拉萨时,藏王松赞干布认为文成公主是度母化身,可能从东南西北不同的方位同时入城。于是派出四路人马到郊野欢迎。其实公主和随从是翻过拉萨北面的郭拉山口而来的。当他们抵达拉萨北面的绕木齐平野时,运载释迦牟尼佛像的木轮车陷进泥沼中,力士拉噶和鲁噶奋力推拉,也没有办法拖出。文成公主卜算得知:泥沼下面是神龙宫殿,释迦佛像有意留在此地镇压地煞。于是在佛像四周支上木柱,张挂绫罗帐幔,进行种种供养。接着公主锦衣玉佩,由二十五位美丽侍女簇拥,弹奏着琵琶器乐,沿卧塘湖柳林草地游赏风光。吐蕃臣民纷纷出动,欢迎大唐公主光临,争相观看天朝仕女仪容,人们围绕公主载歌载舞,热情奔放,感奋不已。

       供奉于拉萨小昭寺

       在文成公主来藏之前,藏王松赞干布的尼泊尔妃子也携带一尊释迦牟尼八岁等身佛像明久多吉到了拉萨。她在内邬塘(现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一带修建神庙,但是一直未能成功。听说大唐公主精通地理勘察,便先请禄东赞疏通,又派仕女送去金粉一升,请文成公主代为测定一建庙佳地。文成公主摊开八十种博唐及五行推算图,测算出西藏呈魔女仰卧之像,拉萨卧塘湖为魔女心血,红山、铁山、磨盘山是魔女心窍上的脉络,应当填平卧塘湖,建一释迦神庙以镇之。还有,正如前面所述,绕木齐下面有神龙宫殿,也应在上面供奉一尊释迦牟尼佛像,以保拉萨和整个藏土的安宁。

       于是,在藏王松赞干布的主持下,尼泊尔公主修建了大昭寺,供奉释迦牟尼八岁等身佛像;文成公主修建了小昭寺,供奉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两座寺庙无所谓大小,它们同一天开工,同一天落成。藏王松赞干布、尼妃赤尊公主、汉妃文成公主参加了隆重的开光典礼,这是西藏古代史上最为了不起的日子,其时大地生辉,天降花雨,王臣百姓,歌舞欢娱,作诸戏乐,极一时之盛,大昭寺门向西,小昭寺门东向,寄托着两位公主对家乡父母的眷念。

       两尊佛像换了位

       大小昭寺修成后不久,出现了两尊释迦牟尼佛像互相换位的事情。关于佛像换位的原因,西藏史书上都有比较明确的记载。

       据说藏王松赞干布去世后,孙子芒松芒赞继承了王位。当时盛传武则天皇帝要派出大军攻打拉萨,夺回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吐蕃王臣在惊恐之余,匆忙把这尊佛像转移到大昭寺南镜门里面隐藏,并用泥土封好,上绘一副文殊菩萨像。同时把大昭寺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明久多吉挪到小昭寺主殿供奉。

       拔·塞朗所著《拔协》(佟锦华、黄布凡译)记载,公元八世纪初,唐中宗将金城公主许配给吐蕃赞普赤德祖赞,狗年(710年)从长安到达拉萨之鹿园。金城公主说:“我要看看祖奶奶公主(指文成公主)的供养处--释迦牟尼佛像。”她到了小昭寺,向每尊佛像献了供养,没有找到释迦牟尼佛像;然后来到大昭寺,先给诸佛像上供奉,再找释迦牟尼像,也没有找到。金城公主说:“根据有关大昭寺的记载,寺庙中共有五间佛堂,如今只看到四间,定然还有一间隐蔽的内佛堂。”于是便在佛殿的墙壁上到处敲击,敲到殿中一处向内凹入墙壁上的门坎的下部时,墙上出现了裂缝,便挖去泥皮,发现一门,打开门,果然看见内藏的释迦牟尼金佛像,金城公主大喜道:“要为祖奶奶文成公主的佛像举行‘现面’典礼!”马上摆献了盛大的供奉。《西藏王统记》记载,金城公主将佛像安置在殿后净香室中心,建立了供祀之制,从此这尊神像成了大昭寺的主佛。

       恰白·次旦平措先生执笔撰写的《大昭寺史事述略》,引用了布敦佛教史的说法,似乎两佛换位是遵循文成公主的遗言,“公主临终时,说把佛祖从小昭寺请来,藏在大昭寺的屋檐下,门上要刷粉,并画上妙音菩萨,说完便去世了,大臣们按公主的遗嘱,对换了两尊佛。”

       饱经磨难与沧桑

       佛像在大昭寺主殿没有呆多长日子,西藏政坛又发生变故,他也因此遭到厄运。总之,作为佛教至尊的他,在西天佛地的雪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饱经了磨难、冷落与沧桑。

       藏文史书记载,藏五赤德祖赞在羊卓雍湖边坠马而死,王子赤松德赞尚未成年,政事由母舅玛尚·春巴杰执掌。他宣称:“国王之所以短命,都是奉行佛法的报应。为了消除今生的灾难,应该奉行苯波教。”还说:“文成公主带来的佛像是汉地的佛像,应该送回汉地去。”于是,他发动了吐蕃时期第一次反佛运动。大昭寺遭到封禁,神殿改成了屠场,血淋淋的皮子和牛羊的内脏挂在诸神的身上、手上。文成公主带来的佛像,被用皮绳编织成的网套着,拉到大昭寺门外。玛尚派了三百个力士,命令他们把佛像送回中原。奇怪的是,他们把佛像拉到城郊的卡扎洞地方,佛像如同生了根似的,再也拉不动了。只好就地埋在沙坑里。

       后来,又一些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反佛大臣纳朗·陶杰唐拉巴背脊开裂而死,觉诺·桑杰和玛·结让也手脚蜷缩而亡。老百姓和占卜人都说:“这是因为汉地释迦牟尼佛像发怒,将他埋在沙坑里真是罪孽大啊!”大家商量道:“这尊佛像,最初是从印度去的,还是把他送到印度去吧!”于是将佛像起出,用两头骡子驮着,当他们来到芒域吉隆的时候。听说去印度的道路不通,就将佛像留在芒域地方了。

       佛像在那里滞留了14年。后来藏王赤松德赞亲政,剪除了玛尚·春巴杰等人,王臣们聚在一起议论兴佛的事情。大臣尚·聂桑禀告道:“祖辈松赞干布倡兴佛法而国泰民安,他的圣裔,赞普您的父王赤德祖赞也奉行妙善佛法,后来遭到玛尚的破坏。玛尚还把汉地运来的佛像送走,但是从前只用骑士抱在怀里运来的佛像,这时成千人也抬不动。后来商定送到芒域,才用两匹骡子驮了去。如今应该将那尊佛像从芒域请回来供奉。”于是,藏王赤松德赞“始以宝车自芒域迎回觉卧释迦牟尼佛像,用诸伎乐,安奉于绕萨神变殿(即大昭寺)净香室中央,仪极隆重。”(《西藏王统记》,刘立千译)

       大约过了80年,赤松德赞的孙子达玛乌冬赞掌政的时候,这尊殊胜的佛像又遇上了第二次反佛运动。达玛乌冬赞(即朗达玛)不止一次声言:“拉萨连年发生人疫灾害,都是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佛作崇的结果。”他命令:“汉地和印度的释迦牟尼佛像都要送回他们的家乡去。”这次臣民们没有听从他的指示,他们认为释迦牟尼佛像是雪域藏土幸福的根源,要像保护眼珠一样加以保护。他们运来很多沙子,把佛像埋在沙堆中间。同时弄了一块大石头,推进卧塘湖里,石头发出很大的声响。朗达玛询问是什么响声,臣民们谎报道:“佛像抬不动,绳断人伤,我们很气愤,把他推进卧塘湖里了。”朗达玛表示满意,并且下令封闭大昭寺,在大门上绘上僧人饮酒图。在整个毁佛时期,大昭寺里荒凉破败、杂树丛生、狼狐出没,根本没有香火可言了!

       悠悠岁月又历一千年

       公元十一世纪随着藏传佛教后宏期的开始,释迦牟尼佛前的香火又渐渐兴旺起来,到现在岁月悠悠又近一千年了。

       据说,毁佛藏王达玛乌冬赞被剌而死,他的儿子维松和云丹长大成人后,就不那么敌视佛教了。人们偷偷将释迦牟尼佛像从沙堆里刨出来。公元十一世纪中叶阿底峡大师在聂塘授徒传法,多次到拉萨大昭寺转经,并且从释迦牟尼殿的柱子下面取出《松赞干布遗教》,可见当时释迦牟尼佛像前已经不那么冷清了。

       公元1076年,阿里桑嘎尔译师帕巴西绕来到拉萨,这是反佛运动后第一次对大昭寺进行维修。据东嘎·洛桑赤烈的著作记载,公元1160年,拉萨、澎波等地四个僧侣集团互相火并,大昭寺佛殿被火焚烧。当时由达布噶举派高僧楚诚宁波调解,并且再一次修复了大昭寺,把它交由蔡巴噶举派创始人公堂喇嘛香管理。恰白·次旦平措先生告诉笔者,公元1310年,阿里亚泽王派顿巴仁多尔及管家阿族等,带去以十八藏克(藏族计量单位,一藏克相当于二十八斤)为一驮、一共一百零四驮铜和五百两金子,在释迦牟尼佛座上面修了金顶。公元1409年正月,宗喀巴大师在大昭寺创立了默朗青波传召大法会。在此之前,拉萨河南岸的柳乌地方长官朗噶桑波奉当时西藏的统治者乃东王之命,对大昭寺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宗喀巴大师向佛像奉献了纯金制作的五部如来佛冠,并以珍珠、宝石、碧玉、松石嵌饰,极为美妙庄严,胸前嵌右旋白海螺。而佛身所挂大念珠,据说是明朝皇帝赐给色拉寺创建人、宗喀巴的大弟子绛青曲杰,而由绛青曲杰献给佛祖释迦牟尼的。从此这尊佛像被称为“乔瓦仁波齐”,意为“至尊怙主”。他是大昭寺的主佛,雪域藏土第一神,其地位之高、尊荣之重,如前述。岁月悠悠,时代变换,然而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的长明酥油灯,一直闪闪发光、长时不息。

       -----------------------------------------------节自《雪域西藏风情录》 廖东凡著

       阿弥陀佛!

雪域第一神殿:大昭寺|我的世界雪域神殿

       供奉的应该是尼泊尔公主带来的是释迦牟尼八岁时的等身像;文成公主从内地的长安请来的是另一尊十二岁的释迦牟尼等身佛像。

       拉萨大昭寺主殿内供奉着一尊享有世界上最为罕见之尊荣的释迦牟尼佛像。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弟子们为使他的真容传之后世,特请工匠替他造了4尊8岁等身像和4尊12岁等身像又称觉沃佛。

       藏传佛教弟子最信仰、最崇拜此像,把它作为最大的精神支柱,称此像为觉沃仁波切。“觉沃”意为至尊,“仁波切”意为珍宝,即师尊大宝之意。在每个虔诚的藏人心中,都有同样一个愿望,用自己的身躯丈量朝圣之路,到胜地大昭寺顶礼觉沃仁波切,以种下解脱的因缘。

大昭寺的金顶

       “没有到过大昭寺,就没有到过拉萨。”在拉萨古城中心,有一座金色圣殿,常年神烟缭绕,众人跪拜,这就是大昭寺。这座神庙是公元643年,藏王松赞干布在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的协助下兴建的,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这座神圣的殿堂在拉萨人的心中地位极高,八廓街也是为着大昭寺建成,在它的背后,有众多的神话和传说被人们牢牢记在心中……

       大昭寺的建成,与魔女有关

       公元633年,藏王松赞干布和尼泊尔王国通婚,迎娶了尼泊尔公主尺尊公主。公主带来一尊佛祖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当时的拉萨还不叫拉萨,名字是吉雪沃塘,意思是吉曲河下游的牛奶坝子。尺尊公主到了之后,一直想建一座神庙来供奉释迦牟尼的金身像。那时吉雪沃塘到处都是泥潭沼泽,只要一凿开地面,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水。神庙修建始终未如愿。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结婚后,带来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尺尊公主听说她是大唐才女,精通阴阳五行,擅长地形勘察,便带了一升金沙来请教文成公主,希望她能够帮忙建起神庙。那时一升金沙是一份十分丰厚的礼物。文成公主经过仔细测量发现,雪域藏土的地形是魔女仰卧图,吉雪沃塘是魔女的心脏,沃塘湖是魔女的心血,只有填平沃塘湖,在上面建寺庙,才能保证吐蕃繁荣,佛法兴盛。

       文成公主的建议得到了松赞干布的认同,于是在他的支持下,神庙开始建立。然后文成公主还同时推荐了另外12个小寺院在边远地区,镇住魔女的四肢和各个关节,共建了13座寺院。

       当时松赞干布亲自带领大臣和老百姓、乐队和歌舞队来到沃塘湖边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第一项工程是切断吉曲河(现为拉萨河)的北面河道,河道干枯,湖水跟着大幅度降落。第二项工程是填平沼泽,先将无数石块投入湖中,征调大批百姓砍伐大量树木架在湖上,木架上铺满树枝。最后调动牦牛、毛驴和白山羊等运输工具,从北山驮运泥土和石头,填满沃塘湖。就这样,湖水被填满,经过一年的努力,神庙雏形终于建成了。

       松赞干布变成108工匠参与修建

       这是一座两层的藏式碉楼,像倒扣的藏斗,又像一条中等规模的航船。佛殿装修和神像塑造的时候,松赞干布亲自参与,又做木工又做泥匠,十分忙碌。传说有次,他变身成108个木匠,每个木匠手拿一把斧子,雕刻房檐上的狮子。尺尊公主派侍女给松赞干布送食物,从门缝里看到108个木匠穿一样的服装,做一样的动作,不由得笑出声音来,藏王被笑声惊到,斧子不经意乱砍,将所有狮子的鼻头全部砍掉了一块。这些被砍掉的痕迹,现在人们都能看到。神庙建成后,名字为“热萨曲弄祖拉康”,意思是羊土幻化释迦庙,俗称大昭寺。

       寺庙建成之后,藏王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尺尊公主非常高兴,他们摆上大量供品,举行盛大的庆典。大地现彩虹,天空降花雨,无数少男少女手持伞盖宝幢、彩幡流苏,演奏天鼓、笙箫、螺号等,人家高歌起舞,庆典史无前例地欢乐,无限神异的神庙在西藏出现。

       两尊佛像交换的秘密

       由文成公主主持、并由公主从内地带来的建筑师修建的小昭寺坐落在拉萨古城以北,与大昭寺相距约1000米。小昭寺与大昭寺同时开工,同时竣工,同时开光。两座寺庙建成之后,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供在小昭寺的主神座: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供在大昭寺的神座内。

       到了松赞干布的孙子芒松芒赞在位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了谣言说唐皇派了一支军队要将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像带走,芒松芒赞十分惊慌,便把文成公主带来的佛像转移到了大昭寺,藏在南门的夹缝里,墙上挂了一幅文殊菩萨像以作掩饰。又把尺尊公主带来的佛像放到了小昭寺。从此两尊佛像换了位置。

       过了60年,金城公主进藏,她想要朝拜文成公主(也就是她姑妈)所带来的释迦牟尼佛像。首先在小昭寺找,没有找到,复在大昭寺寻找,也没有找到。失望之余,她四处打听,终于在老人们的口中听说佛像藏在南门的夹缝里,便将佛像从里面请了出来。金城公主非常高兴,她举行了隆重的法事,将佛像供奉在大昭寺的主神殿。

       就从这时候起,吉雪沃塘改名为拉萨,意思就是释迦牟尼佛祖所在的地方,大昭寺周围的八廓街也在这个时候形成了。沿千佛廊绕“觉康”佛殿转一圈“囊廓”方为圆满。这便是拉萨内、中、外三条转经道中的“内圈”。拉萨主要的转经活动都是以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为中心而进行的,除“内圈”外围绕大昭寺则为“中圈”即“八廓”,围绕大昭寺、药王山、布达拉宫、小昭寺为“外圈”,即“林廓”,已绕拉萨城大半。

       大昭寺内的珍贵藏品

       大昭寺坐东向西,建筑大体沿纵向中轴线分布,由门楼、佛殿、回廊、天井、庭院、僧舍等部分组成,建筑面积达2.51万平方米。

       佛殿的一二层是唐代建筑,地砖、木柱、门楣、木雕多为7世纪的原物佛殿的三四层以及其他附属建筑是11世纪以后多次扩建改建而成的。佛殿是大昭寺的主体,也是精粹所在,现高4层。佛殿中部是空间高敞的覆顶天井,一层正面是主殿及配殿。主殿位居大殿一层深处正中,供奉着文成公主从长安请去的高1.5米的佛祖释迦牟尼12岁寿量身鎏金铜像。那些不惮艰险、不惧千里到拉萨朝圣进香者,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朝拜这尊佛陀造像。主殿两旁,无量光佛殿和强巴佛殿横向中轴线两侧,供奉的多是释迦牟尼的各种化身,左边一排佛殿正中供奉着不动金刚身像,右边一排佛殿正中供奉的是干手干眼观音像。除主殿及其配殿,各层各面有几十个向内辟门、大小约二十余平方米的拉康。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位于二层西面的法王拉康,里面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以及吐蕃名臣禄东赞(噶尔·东赞)、藏文创始者吞米桑布扎等人栩栩如生的写实塑像,还有传为吐蕃时期遗物的乌头壶等。围绕佛殿的是庭院式转经回廊,这就是相对于“八廓”(中间转经道)的“囊廓”(寺内转经道)。制作精巧的铜质玛尼轮一个挨一个,环周分布沿回廊两侧的墙壁上,绘满了壁画,因而也被称作“千佛廊”。干佛廊和殿堂四壁大量手法细腻、生动传神的描写吐蕃历史、佛教故事、神话传说的壁画,特别是大殿内的“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填湖建寺图”等,成为了藏族古代艺术史的重要资料。

       佛教徒心中的圣殿和明灯

       经过了漫长的时光流转,大昭寺成为西藏历史和文化的象征,成为了西藏第一寺院,释迦牟尼佛像已经成为了众信徒心中的至宝。佛教徒们习惯性地围绕大昭寺转经,到佛像前朝拜祈福,他们把进大昭寺朝拜释迦牟尼佛看成此生此世最高的理想和最大的幸福。众多非拉萨本地的信众从边远的地区一步一个长头地磕到大昭寺、磕到释迦牟尼佛像前,为此他们不论吃多少苦都不后悔,甚至在路途中失去生命也是荣耀之事,他们把这看成人生最好的归宿。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兼具唐朝和尼泊尔建筑艺术风格,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

        大昭寺内供奉着镇国之宝——12岁释迦牟尼佛等身像,这是文成公主进藏时从长安带进来的。

        300多年前,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在扩建大昭寺时,在原本木石结构的屋顶上钉上鎏金铜板,金色的寺顶从此成为大昭寺的一大标志。

        蓝天白云下的大昭寺金顶金光闪闪。

       好了,今天关于“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